拖稿:下笔如有神经

  形容一个人才华横溢,套语一种会说,“下笔千言,倚马可待。”快手虽然并不等于好手,但高效率总是让人心欢喜。写稿的人在最短时间里完成稿件,是职业的基本技能。在起点上面谋生的写手,每天完成3000字是个起码的标准,而少数高产量的作者,一天的字数可以达到1万。这个时候,如果没有高效率,作者就得将自己所有的精力搭进去,包括吃饭、睡觉、休息、娱乐全部被压榨,最终疲惫不堪。

  聊斋里面有个故事讲,某个书生在船上遇到龙王一家,被要求即席作赋,形容龙女的头发。书生执笔枯坐,半天无法落笔,于是龙王嗤笑起来。书生回答,我只是文思慢而已,这又有什么可笑的呢?果然,许久之后,他凑出一片稿子,绘形状物也还有可观的地方。龙王大悦,将女儿嫁给了他。

  这等慢手,如果现在来做撰稿谋生,恐怕会被饿死。不管是在起点连载小说,还是持续给杂志报刊写稿,起码要在限定的时间之内完成稿件。在起点,每天有更新的压力催迫着,在杂志报刊,则是流水线不能停止在供稿这一环。这是现代供稿流程的一种常识,它清楚地表明了一件事,写作仅仅是文化产业流程中的一个环节,它和现代工业的本质相通,没有什么神圣感可言。

  但是,基本上每个撰稿谋生的人,都遭遇过截稿恐惧症。眼看截稿时间将至,但是打开的word里却一个字也没有,心里担心着编辑的催促,抬手撕扯着头发,但这并不能多扯出一个字。于是各种借口频出,最后迫不得已施展出至尊大法,关手机、拔电话线,玩起失踪。苏丝黄转述过这样一条最无耻的拖稿借口:我今天真的不能写稿,你知道吗?今天早上我一打开电脑,看见一个鬼!

  我不知道编辑在这个时候会如何哭泣,除过一遍遍地电话催促,他们似乎没有什么别的高招。我在msn上见过一个签名,是这样写的:信任建立在说到做到的基础上,没交稿就请上午10:30来上班。自重。这大约是编辑总管对自己下属的约束,但编辑拿不出稿,又怎么敢去上班呢?编辑遇到拖稿的作者,在再三宽恕之后,一般都是弃之不用,希望下一次遇到一个好人,但这个愿望实现起来实在渺茫。

  我在google搜索拖稿,结果把自己给逗笑了。一眼看去,到处都在忏悔拖稿,甚至有拖稿同盟出现,他们的宣言是:只要创作持续存在,拖稿也势必永不消失,就像阴阳共存、光影同在。哈哈,拖稿有理。

  没有作者愿意拖稿,但拖稿就是避免不了。原因恐怕与现代写作方式有很大的关系,浏览器转移了作者大部分注意力。当一个作者将电脑打开,下意识的动作是打开浏览器,这下好了,他从一条信息漂向另一条信息,好像是在浮冰上不断跳跃,最后突然醒来的时候,发现自己跑到了一个与稿件毫不相关的地点,而时间就这样过去了。

  心生厌倦可能是另一个原因,作者面对稿件时,会毫无来由地情绪低沉,一点也提不起就该话题展开想象的兴趣。作者的这种厌倦可以修饰成一种优雅的形象,但不管如何,说到底,它只是成功地让作者本人陷入了无边的惶惑中,那是欠债的惶惑。

  我从九点就开始坐在电脑前,除了不断删改的一个开头之外,word里一片空白,想想还有9千字的量在等着,心里感到焦灼、身体也开始发热。下午四点,向向终于忍不住了,跑过来说,你口述,我来录入。我在被迫离开键盘和浏览器以后,头脑顺畅了起来。到晚上7点,向向整整录入了6千字。这样的神速,让我们都感到充实的喜悦。

  神奇的是,我接管键盘之后,剩下的3千字我直到12点才完成,耗时5个小时。我的天。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