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他的视镜中看到了什么

  徐则臣努力想理解每个人不同的生活,坚持这种态度,所以《逆时针》并不对里面的角色做出道德评判,而是给予他们充分的自主性,看看在各自的意识之下,生活终究会走向哪里。这种公允的态度切合于复调小说的追求,老段、老庞乡村身份的行事方式,段总老婆都市女性的癖好讲究,既非恶,也非善,只是基于生活背景的本能而发出。因为这种无意伤害,所以小说的悲剧却显得更加的无奈。这是一种直指生存环境的关照,在所有人的生存之上,悬浮着无形但却沉重的时空车轮。

  在这篇小说近似于后记的一篇文章《我想知道他们在想些什么》里面,徐则臣描述了他生活中的一段经历。他租住的房间附近是一家开放公园,每天有各色人等在里面活动,不管在别处是什么身份,但是在公园里,“他们脸上闪动着一天中最后的也是最真实的表情。”或歌或哭,或平静或狂暴,每个人都有自己无法探究的生活,他们在公园短暂停留,然后又分散最终回到自己挣扎的生活中去。

  《逆时针》其实是在跟踪着其中的一些角色,从公园里走出去,跟着他们回家,一直观看他们在这个城市里悲欢生活的最终形式。在那种扑腾而起的生活大雾中,他在制造一个穿过迷雾的视镜,可以看到更为空旷、更为复杂、广阔的人物与场景。这是一个关于“城与人”的故事,在城之下,个人的生活困难重重。而这个城,既无法解释,也无法亲近。

  小说语言平实朴素,不炫耀文字与技巧,它返回到坦白与诚恳之中,以底层的温和视角将故事讲述出来。怎样讲述曾是个问题,但在这里,它的关注点已经不再执着于此。这或许是一种在经历了技术锻炼之后的回归,但却依然动人。遗憾的是,作者试图去理解他们,但对于角色的另一方,这种理解却显然缺乏更多的支持。因此,他制造的视镜,并没有穿透到预期的地方。那里的空间,没有完全打开。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