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诗歌体式的变化视作为卖弄或技巧的演示,是不公正的。当我们谈及古代诗歌的时候,目前所能想到的诗歌体式,汉魏六朝诗不论,自唐以降的诗体,总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种,而近体诗不外乎律诗与绝句。除此之外,常识中没有其他的诗体可以被记忆。这不能不说是诗歌认识的一种自觉裁剪。
在最近出版的《杂体诗歌概论》里面,饶少平论列了43种中国古代诗歌的杂体体式。种种诗体的辨识显示出对于诗这一事的郑重对待,粗看起来,它接近于书斋的考古癖好,但这未尝不是对于汉语中存在的智慧与趣味的正眼看待。如果我们认同这一点,那么,也就是认同了诗歌的纯粹趣味。
据说这本书并没有穷尽杂体诗的所有品类,仍然有50多种杂体体式没有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