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剧或歌的传统

  在张曙光翻译的《米沃什诗选》中,第一首是《歌》,这首诗是一个短小的诗剧,它由六部分组成,分别是女人的歌吟、合唱和最后的声音这三个声部。对这首诗做准确细致的研读需要做认真的准备工作,这项工作我现在还没完成,不过在这里,我倒是愿意尝试着就一些猜想做出记录。

  在将《歌》当作一个诗剧来看待的时候,可以发现,它讲述了一个被遗弃的“女人”的孤苦和绝望哀伤,与此相对应的是,她周围的世界呈现出两种不同的面貌,一种是传统生活的经典场景,一种是现代生活萌芽的场景,但这些场景却只能成为她个人命运的背景,看起来与她无关。诗剧《歌》就在女人的歌吟和合唱队交替出场中完成自己的结构,直至“最后的声音”提供第三个声部来结尾。

  今天重读韦勒克的《文学理论》,里面提到意象和隐喻构成了诗的推进。如何在米沃什的《歌》里应用这一论断还需要更细致的阅读,但就这首诗本身而言,它的推进却是通过女人歌吟中个人命运的不断揭示以及合唱队持续赞颂生活场景来完成。对于习惯了短诗写作与阅读的人而言,这种诗剧是一种新的阅读材料,它提示了诗歌样式和表现力的多样性,也就是说,诗歌完全可以借助于虚构来完成对世界的想象性表达,它不直接表现个人的瞬间感受,也不必取材于个人生活。尽管在米沃什后期的诗歌里,个人生活成为重要的内容,但在早期,他的诗歌却是以普遍、广泛的世界为题材。

  我记得弗罗斯特应该写过诗剧,艾略特更是试图创立一种现代诗剧。这些努力无不将诗歌与虚构这个字眼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如果回溯到古希腊戏剧传统,可以发现,那些戏剧是由诗的语言写成,虚构与诗的形式之间的关系早已存在。在米沃什的诗歌里,合唱队的出现更是明确地显示出对古希腊戏剧在形式上的借鉴,在古希腊戏剧那里,合唱队恰好是一个功能性、不可或缺的基本构成因素。

  我不知道米沃什给这首诗取名为《歌》是不是有更深的传统影响,但《圣经》中有雅歌,里尔克有《布伊诺哀歌》,歌是不是也有一种绵密深远的传统呢?这是一种文体还是一种惯例,了解这一点,或许对米沃什《歌》的理解会有所助益。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