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宪益:当回忆停止

在回忆结束之后,杨宪益将话题拉到了这一刻,他说:“有时我想写些什么,研究些问题,但我再也坐不下来干这些事了。”说不上是厌倦还是年龄问题,据说在戴乃迭过世后,杨宪益就不再做翻译或其他工作,整日里只是坐在沙发上,他拒绝电视,一方面可能是因为视力原因,一方面,也可能更重要,是因为电视对他来说过于弱智。这基本上说,他关上了对外界敞开的门。

  关于以上的补充,杨宪益在《漏船载酒忆当年》里并没有叙述,整本书在回忆完结之后,用这样一句话做了结尾:“今年我八十五岁。”在中国画的题款中,经常见到这样的提款方式,某老人某某高龄作。在读到杨宪益的最后一句话时,写在画幅上的那些题款突然变得醒目了。
我曾经在阅读它们的时候,以为那是对高寿的炫耀,但现在想来,况味要复杂的多。而在杨宪益这里,这句话采用纯粹的称述语调讲出,却将整本书隐藏的叹息重新提了出来。

  阅读一个人的回忆,等同于替他活过一回,如果放弃警醒的话,难免会有很深的代入感,它让阅读者情绪起伏难平,回忆者省略的部分反而在阅读者的脑海中持续得到填补,最后形成新东西。《漏船载酒忆当年》简略地叙述了杨宪益的生平,或许是由于中文版删节的缘故,50年代以后的回忆叙述节奏越来越快,很多地方一笔带过,这造成一种很微妙的对比,50年代以前的飞扬跳脱在此后消失无踪,留下的只是为了切合回忆完整性而不得不继续的疲乏。

  我老家的方言有一个句子,用来对已经发生的事情做总结,这句话说:“你这样弄球了个什么?”回忆往事的时候,发现此生荒唐,一无所成,有些希望即使努力一生却毫无结果,只能这样责备一句。说不上悔恨,更多可能是不甘,仅此而已。也因此在回忆的过程中,所以会时时发出很多叹息。

  在《漏船载酒忆当年》中,杨宪益提到了很多认识过的人,这些人、事填充着他的往日生活,只是在回忆的这一刻,却都全无消息,以至于在回忆中,这样的句式经常出现:“我不知道他俩如今是否还健在。”在写下这个句子的时候,不知道杨宪益是否会停笔。但在阅读中,停顿却真正地产生了。这种停顿因为另外一些人的生命而产生,在这个时间,他们模糊的故事、时代的影子乃至不停顿的时间都突然涌现出来,迫使阅读者不得不倾听这种声音。

  如何有价值地生活这是一个问题,如果早年的杨宪益还在努力想着答案的话,在《漏船载酒忆当年》的最后,这个问题已经消失。在一生过后,留下的或许只能是宁静吧。歌德说:“ 稍待,你也安息。”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