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诗话:4期]空椅子

  今天是2010年12月9日,周四,全年第48周。每周诗话,观察汉语诗7日话题。

  明天,就是12月10日。安琪在采访邵风华的时候问他:“有时我觉得其他界别的知识分子可比诗歌界勇敢得多,你认为呢?”邵风华这样回答:“‘其他界别的知识分子’也一样,只是你未深入其中而已……有多少人敢于脱下西装投入战斗?真的勇士在监狱中受难,外面满大街都是麻木的面孔、没有面孔的游魂……”这两天在新浪微博上看了几眼,多少对以前认为诗人群体避世的印象有点改观。但如果单纯读作品,安琪所说的那种印象会得到加深,但奇怪的是,他们同时对现状同样明白。那么,是他们没学会怎样写作吗?

  这里要提到推特和微博的差别,至于人群特征,很多人都已经谈到了,我要说的是,国内的诗人们都集中在新浪微博上,推特上我到现在没有发现。诗人都是不懂技术的文科生。

  1.艾略特惹谁了吗?
  7号晚,水银儿在新浪微博摘抄艾略特的诗句作为读书笔记,被删除了。到底是哪一段已经不可考,就水银儿新贴的片段,孙文波这样评论:“哦,删来删去的搞什么东东?艾略特惹谁了吗?”该片段如下:

  我对我的灵魂说/别作声/耐心等待但不要寄予希望/因为希望会变成对虚妄的希望/耐心等待但不要怀有爱恋/因为爱恋会变成对虚妄的爱恋/纵然犹有信心/但是信心、爱和希望都在等待之中/耐心等待但不要思索/因为你还没有准备好思索/这样黑暗必将变得光明/静止也将变成舞蹈。——艾略特《东科克》节选

  写作是有禁忌的,诗歌也被设立禁忌。对此,孙文波引用希尼的话评论说:“某种意义上,诗的功能等于零——从来没有一首诗阻止过一辆坦克。”然后,也被删除了。

  2.乡村写作,安全式写作
  诗人安琪在她的博客贴出了对《诗歌》主编邵风华的采访,里面提到了04年的极光论战,邵风华说:“我批评了一些诗人比如江非、江一郞等人的乡村写作,安全式写作,这当然也会影响与其他诗人的关系。”在另一篇文章里,邵风华将安全式写作称之为“同时,这也是一种典型的迎合性的和策略性的写作。”

  自由的写作与写作的自由从来就不是词语置换的语言游戏,也不应单纯局限于创作理论上对于作家创造能力的研究。在藩篱与禁忌包围起来的时候,诗人自己在做什么呢?林培瑞在《吊灯里的巨蟒》一文中,描绘了阴影下人的自我审查心理,林培瑞并没有对此提出苛责,反而是认同了这种有限的自保。

  但尽管如此,诗歌面对它仍然是有效的,它的书写形式,它的隐喻性的语言,仍然可以机智地穿透些什么。邵风华批评的安全写作,放弃了这种穿透的能力。

  3.放松些,再放松些
  王小妮的这篇文章《活着之核》不知具体写于什么时候,但这个博客转载于这一周,那就当它是本周发生的诗话。

  神圣感与使命感事实上是可疑的,对于诗人而言,这种自负不一定比常人多,也不一定比常人少,但是一个诗人如果以此为信仰并且让自己也深信不疑,那就偏离了自己生活的真实境况。偏偏在这种情况下,他们会一脸严肃,并有可能发展出哲学皇帝的雄心。

  王小妮解构了这一点,她从语言谈起,说:“有些人一直认为只有某种假模假样的语言才是‘诗的语言’。我理解,根本没有那种东西!”自由,轻逸,直指自己的存在(抱歉滥用这个词)才是诗的方式。

  4.诗歌不久将回归校园?
  《诗人称诗歌不久将回归校园》这篇新闻提到,《长江文艺》常务副社长胡翔在参加了武汉市第十四中学一次诗歌活动之后表示,“再过一段时间,诗歌还是会回归校园。”

  这是一句正确但无用的话,在判断诗歌何时回到校园之前,需要先问这样几个问题:诗歌什么时候被剔除出了校园?传统教育中诗歌是否真的进入过私塾或书院?49年前后的校园里诗歌地位是否不同?是出于什么原因高考不容许诗歌体裁?还需要问哪些问题?

  诗歌自发进入校园并不现实,如果一种教育体系的思想从根本上与诗歌对立,那么诗歌进入校园做什么呢?搞运动吗?还是说学了诗歌就能高考加分?除非教育方式发生变化,接受诗歌无用之用的审美本质,才能去想象这一点。但是,这又该如何实现呢?不是一般的纠葛。

  5.每周一诗:早晨——给霞
  就读这一首吧。很难看到他的作品,在有限的资源里,更多的诗歌属于酬唱与赠答之作,这种唱和的诗歌,预先设立了明确的谈话对象,所以在写作过程以及最终的文本中,强调的是和潜在读者的心灵相通以及强烈的倾诉欲望。目前所能见到的诗歌里,他几乎具备将一切写入诗歌的能力,将身边事件写入诗歌的能力,并由此出发来谈论灵魂与精神的状况。

  这一首诗相对而言沉思的意味更为强烈,尽管有个人独特的经历在里面,但从剁菜声开始,诗歌就将普遍性的场景引入了叙述之中。在清晨之时,菜刀在砧板上发出的声音是日常生活常规性的现象,它在被人熟悉以致遗忘的同时,也成为了俗世生活的一个象征性标志。不过,在某种特定情况下,比如与诗人自身境况的强烈对比,这种日常现象会突然显现出它独特的意味。对它的关注,从而也就迅速进入了对生活的思考之中。这首诗的触发点正在这里。

  至于菜刀剁菜这个动作本身所具有的切割、锐利等暴力性的含义,自然可以拓展对诗歌丰富性的解读。你可以无限想象。原诗如下:

  早晨——给霞

  在灰色的高墙
  和一阵剁菜声之间
  早晨被捆束被切割
  被一种灵魂的瘫软所消融

  不知道光与黑暗的区别
  怎样透过我的瞳孔呈现
  坐在锈迹中我无法确定
  是狱中的镣铐之光
  还是墙外的自然之神
  白昼的背叛令骄傲的太阳
  惊愕不已

  这个早晨徒劳地广阔
  你在远方
  将爱的夜晚珍藏
    1997.6.30

没有评论: